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湘瓷湘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您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推动我省瓷茶产业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经我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进行专门研究,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湘瓷湘茶产业发展。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瓷茶产业也得以长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指导产业发展方向
1、出台了一个重要指导意见。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出台了《关于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13条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了“品牌引领、加工主导、科技支撑、融合发展”原则,在继续做强做优粮食、畜禽、蔬菜等三个全产业链产值已过千亿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茶叶、油菜、油茶、水产、水果、中药材、南竹等七个优势特色产业,逐步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2、编制了茶叶等6个特色千亿产业规划及行动方案。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开始启动了茶叶、油菜、水果、水产、中药材、辣椒等6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及行动方案制定工作。2020年12月正式发布实施,有效推动了我省茶叶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3、落实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省工信厅加大对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技术改造的奖励和补助力度,落实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奖励和保险补贴等政策,推进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提升陶瓷产业创新能力和动力。截止2019年底,作为我国八大陶瓷主产区之一的株洲市陶瓷行业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授权检测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级工程中心1家、省小巨人企业21家、省新材料企业45家。
二、着力开展品牌培育,提升“湘”字品牌质量
1、大力发展培育茶叶加工业龙头企业。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带动”要求,开展茶叶加工企业“百企”培育、标杆龙头企业打造,按不同梯次择优选择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龙头企业作为示范引领,推动了一批中小微企业向规模企业、规模企业向省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向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提质上档。如湘丰茶业集团、金井茶厂分别在2019年、2020年被新认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茶业集团、湘丰茶业集团、资江狗脑贡茶业公司获评2019年特色千亿产业标杆龙头企业,安化芙蓉山茶业、金井茶厂获评2020年特色千亿产业标杆龙头企业,每个企业奖补400万元。
2、助力瓷茶“老字号”企业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湖南老字号企业中,有福千府、白沙溪、晋丰厚、金井茶叶、湘益茯茶、永泰福、古洞春、泰和合、百年茂记、英妹子等湘茶企业;有泥人刘、富兴窑、红官窑等湘瓷企业。2019年,根据《湖南省商务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流通产业项目申报的通知》要求,对2018年度依法纳税、缴纳社保情况较好且较上年增长的多家湘瓷和湘茶类“老字号”企业给予财政补贴。2021年,根据《湖南省商务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1年老字号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泥人刘、红官窑、金井茶叶、古洞春等湘瓷和湘茶老字号企业,在技术改造、供应链建设和发展现代营销方式等项目投入上给予了补贴。另外,省商务厅多次组织湘瓷湘茶类湖南老字号、知名品牌企业到省内外参展,参加了杭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第十一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品牌日、山东老字号博览会等一系列重点经贸活动,助力湘瓷湘茶类老字号企业开拓了市场,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3、积极申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2021年3月我省推荐湖南“五彩湘茶”产业集群申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选择了桃源县、石门县、桑植县、安化县、沅陵县、新化县、古丈县、保靖县8个茶叶主产县作为项目实施县。目前,湖南“五彩湘茶”产业集群项目已经在农业农村部网站正式通知确认。
三、强化创新引领发展,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1、加快平台建设,优化公共技术服务。为推动创新资源共享、降低创新门槛和成本,省工信厅大力支持建设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多个陶瓷公共产品质量检测站、产业集群促进机构、研究机构、工业云平台等。如成立了五彩醴陵陶瓷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作为株洲先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该中心搭建政企桥梁,整合优质资源,引导企业分工协作,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将湖南陶瓷研究所从省轻工盐业集团成建制划归醴陵市管理,着力打造集陶瓷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世界级陶瓷科研中心;打造了全国首个陶瓷行业云平台“思伯云”,第一批覆盖50家陶瓷企业,提供信息化资源整合服务。
2、整合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区域陶瓷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和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陶瓷研究院、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湖南陶瓷技师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转移转化,促进陶瓷产业创新转型。如湖南大学的平板陶瓷膜技术已在醴陵实现转化和量产;醴陵市瓷艺堂公司与清华美院签订“醴陵釉下五彩技艺传承研究”项目合作协议;湖南富强特种陶瓷公司联合中南大学研制的氧化铝陶瓷坩埚已完成转化;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在醴陵多家陶瓷企业建立了实训、创作和创新设计孵化基地。
3、加大新产品研发应用,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支持引导陶瓷企业研发各应用场景下的陶瓷新材料,大力推进陶瓷新材料成果应用。如湖南科一环保科技公司研制的高性能无机平板陶瓷膜具有过滤面积大、分离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该产品于2019年投产,打破了国际垄断,而价格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15%;湖南金锐美新材料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了高性能金属陶瓷数控机床用刀具,解决了金属陶瓷难以兼有高硬性和高强韧性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四、多措并举畅通渠道,助力瓷茶“湘品出湘”
1、支持醴陵市成功申报全国激励县。在2019年、2020年我省连续两年已有县市(浏阳市、湘潭县)获得国务院“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的背景下,全力支持醴陵市参与新一轮全国激励县申报。2021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1〕17号),在第十六项“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中,对湖南省醴陵市进行了通报表扬。
2、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目前,我省有长沙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茶叶)及醴陵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陶瓷)两个相关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每年在省级外贸专项资金中均有安排针对两个基地建设的支持资金。
3、支持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省商务厅结合“万企闯国际”行动,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或国际市场开拓数字化转型给予支持。
4、培育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安化黑茶出口品牌,支持黑茶企业产品研发、市场认证、国际营销,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加强对瓷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指导,提升“湘”字品牌含金量,支持湘瓷湘茶产业合作,助力“湘品出湘”。
1、进一步抓好品牌和平台建设。充分挖掘老字号资源,引导湘瓷湘茶企业积极申报“湖南老字号”评选;依托“湘优品”微信小程序和“湘品入沪”平台,推出湘瓷湘茶类产品,不断扩大“湘”字品牌知名度;指导醴陵市充分利用好醴陵陶瓷、醴陵红瓷、醴陵釉下五彩瓷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断提升本地陶瓷品牌形象;支持符合条件的陶瓷企业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引导企业加强设计能力建设、引培专业人才、完善软硬件设施;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打造自身品牌;2021年对醴陵市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中优先支持,并给予专项资金扶持;继续支持醴陵陶瓷博览会、陶瓷产品推介会等活动,促进合作交流,持续扩大湘瓷产业品牌的影响力。
2、进一步抓好行业外贸发展。通过完善园区外贸综合服务、外贸融资服务等外贸服务体系,壮大湘瓷湘茶外贸主体,培育外贸优势产业集群,助力外贸“破零倍增”;依托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培育湘瓷湘茶产业外贸发展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出口转内销”平台,畅通内外贸一体化渠道,引导陶瓷及茶叶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3、进一步抓好陶瓷产业集群培育。2020年,株洲先进陶瓷产业集群已被列入我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将进一步指导该产业集群促进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帮助其加快建立该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工作体系和工作协调机制。
4、进一步抓好陶瓷产业人才培养。积极支持湖南省陶瓷技师学院建设,加强陶瓷产业人才培养,鼓励学院紧紧围绕陶瓷产业链发展人才的需求,在陶瓷工业设计、陶瓷装备、陶瓷材料等应用方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推进湖南省陶瓷技师学院与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办学层次、提升人才质量。
5、进一步抓好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和机构牵头创建先进陶瓷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重点突破超薄大尺寸陶瓷的高精密加工、大尺寸高可靠电瓷产品制备、高纯超细原料及高度自动化的电子陶瓷元器件加工、第三代半导体陶瓷制备等一批关键技术,加速高强度高气密性金属化陶瓷制备、高性能碳化硅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备等核心技术工程化研究,推动研发成果本地化转化。
感谢您对我省湘瓷湘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